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:一个女人不包揽所有家务,不限制老公自由,不插手婆家事,这段婚姻才会越过越幸福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0:03 点击次数:122图片
你知道吗?婚姻的幸福不是吵出来的、闹出来的;也不是作出来的、撒娇卖痴出来的。关于这个问题,不同性别、不同家庭、不同人群之间,似乎都有不同的答案。图片
有人认为,在家庭中就应该相互分工,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,这样的分工不能被打破,婚姻才能够和谐。还有人认为,家庭最重要的是沟通,不论是夫妻矛盾还是婆媳关系,只要说开了就都是小问题。图片
这不禁让我想起今年4月23日登上热搜的词条:“奶爸放弃两万月薪全职带娃抑郁离婚”。四川一位叫“茉莉爸”的博主发视频称,自己原本是一名宠物食品代理商,收入不菲;2023年5月,女儿出生后,因为妻子在体制内无法辞职,他主动承担起了带娃责任。茉莉爸自述,他每天凌晨都需要多次起夜,全天陪伴孩子,做饭、做家务等等,睡眠严重不足,身心俱疲。不仅如此,妻子每天下班回家后还会频繁指责他,他期待的情绪价值基本没有给到过。长期折磨之下,茉莉爸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,坚持要与妻子离婚。图片
这说明了一件事:只要在家庭中责任划分不明确、分工不合理、没有情绪价值,不论男女都熬不下去。更何况在当今社会,养育孩子和打理家务的责任大多落在了女性群体头上,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,她们又该如何自处呢?一个惊人的事实是:在一段婚姻里,女性不包揽一切家务、不限制老公自由、不插手婆家的事,这段婚姻才能越来越幸福。图片
公平与自由池莉在《所以》中说道:“一个女人有两条命,一条死于婚姻,一条生于婚姻。”
记得曾看过一篇帖子,上面详细记录了一个老公是如何“逃家务”的:非常简单,搞砸一切就好。蒸米水不是放多就是放少,要么就是忘记按按钮;洗衣服永远不记得分门别类,洗出来不是缩水就是染色;刷完碗之后总是忘记顺手洗锅,第二天要用的时候还要老婆返工……这个老公对这样的“技巧分享”洋洋得意,说只要你搞砸一切,并且装出记性不好的样子,下次她就不会再让你做了。图片
可这样失望的背后又是什么呢?大家都是上班工作累了一天,为什么一个人到家后就能休息,另一个人却要继续“加班”,在家里干着繁杂又拿不到工资的工作呢?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强调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特定的角色,这些角色对于个体的行为方式有着很大影响;当角色分配合理且符合他人或自己对角色的期望时,个体更容易感觉到幸福和满足。如果一方的角色长期承担着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责任,另一方的角色却能逃脱,对于承担责任这一方的心理状态平衡就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。图片
情绪与自由在经典电视剧《父母爱情》中,大小姐安杰性格刁蛮任性,经常爱在家里耍小脾气。但是一旦到了外人面前,不管是丈夫亲近的好兄弟,还是其他战友,她都会表现得温柔包容,给足了丈夫面子。图片
其实说到底,这也就是个“情绪价值”的事,在外面妻子给丈夫情绪价值,在家里丈夫给妻子情绪价值,两厢满足,皆大欢喜。一些妻子对于丈夫的情感依赖性很强,不仅要求事事报备、行踪轨迹明确,丈夫单独出去和朋友玩时也要步步紧逼追着查岗。这样“亲密无间”的爱情不但不能加深你们之间的情谊,反而会将你们越推越远。这也是“情绪价值”相关的事,事事查岗意味着你对他没有信任,没有尊重;处处限制自由,你的丈夫就无法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。图片
同时,你们两个会为了到底应不应该限制自由、如何限制自由;例如零花钱该给多少,门禁时间是几点、和朋友出去玩要不要报备等,无限制地进行争吵。你们的认知资源和精力全部用来掰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,还有余力去好好相爱吗?图片
两个家庭的边界感在如今的互联网上,“恶婆婆”、“极端婆媳矛盾”已经不再吃香,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的“神仙婆婆”。她们口中自称“老奴”,每天早出晚归,为儿子和儿媳妇做饭、洗衣、打理家务、接送教育孩子,可谓是大包大揽,无所不能。在儿子和儿媳之间,她们会更加心疼儿媳,绝不在小家庭中扮演传统社会意义中的形象。这样的婆婆,试问哪个小家庭不想要?图片
然而,这样的家庭责任,本该是夫妻两人共同承担;婆婆这样的行为,其实是替小夫妻承担了一部分责任,可婆婆能一辈子替他们打工吗?与此同时,婆婆也曾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,现在两位女主人共处一室,就算关系再好,也总有被指点、被限制的时候。婆婆家的事,也免不了要进到小夫妻的耳朵里。到时候,妻子作为一个“外人”,是应当管还是不应当管、又该怎么管呢?图片
心理学中的边界理论指的是个体或群体、物体等,通过物理、时间、心理距离等边界,划分自我和他人的范围;这样的范围有着渗透性、弹性和混合性等特征。个体会通过动态变化的弹性心理边界,来管理面对不同角色时的需求;当个体与他人慢慢亲近,原本的边界也会逐渐被渗透。父母与孩子、公婆与小夫妻,其实都是一个道理;最好的距离是出门十分钟就能到的路程,但平时不会互相打扰,各自处理好自己家庭的事务和责任。图片
一个女人经营婚姻的秘诀,往往不在于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多少,也不在于她控制了多少家庭资源。而是在于她是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是否帮助了其他家人同样立足于自己的位置。幸福,从来都不是加诸在身上的枷锁,而是面对不同道路的选择。-The End -作者-专序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